all : 192
-
一生图
평생도 ( 平生圖 )
通过绘画把当过高位官职,并享受五福(儒教里说的五种福)的士大夫理想的人生历程按照时间顺序描绘出来的画。 《一生图》是18 世纪后期随风俗画的发展一起诞生的画题,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和寓意吉祥的风俗画。“一生图”的名称不是在朝鲜时代,而是在近代以后才出现的。一生图是由周岁宴、婚礼、回婚礼(纪念结婚60 周年的宴席)等人生礼仪和从金榜题名到高官厚禄的官场生活等场景构成。官场生活的场景放在婚礼和回婚礼中间,所以一生图的第一个场景是周岁宴,最后的场景是回婚礼。朝鲜时代的一生图包含着长寿、立身扬名、富贵、多子等追求福禄的愿望,把士大夫理想的人生历程通过视觉化的形式展现了出来。朝鲜时代一生图的这种具有吉祥性和理想性的倾向,通过梧桐、芭蕉、石榴、怪石、鹤、鸭、鸡、鹿等象征长寿和多子的吉祥物展现在背景图里。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 -
七星板
칠성판 ( 七星板 )
模仿北斗七星穿有七个孔的木板,为了安放尸体铺在棺材底面的薄木板。 将尸体放在棺材里有时会直接放进去,有时也会绑在名为七星板的木板上入棺。为了安放尸体铺在棺材底面的七星板用松阪做成,长度和宽度按棺材大小设置。厚度大概是1.5 厘米左右,穿凿7 个北斗七星状的圆孔并上漆。这样做成的七星板上面放尸体并用麻布裹住。 青铜器时代古朝鲜人在坟墓- 石棚墓 盖子上刻入北斗七星。模仿这种习俗的高句丽人在坟墓里画了大大的北斗七星,高丽人也在坟墓里画了星座,并将其视为非常重要的画。如上所述,到高丽后期为止在石棚和坟墓内顶板上刻画的北斗七星到朝鲜时代以七星板改变了其面貌。 北斗七星是韩国民俗中非常重要的信仰对象。所以认为三神婆赐予了其生命线,死后背着模仿北斗七星的七星板走到黄泉阎罗大王才会收留。七星板蕴含着北斗七星掌管人的寿命并将亡者超度到来世的信仰。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 -
三七日
삼칠일 ( 三七日 )
孩子出生后的二十一天间或第二十一天。 孩子出生后第三天产妇和孩子会“第一次沐浴”。该沐浴意味着净化被污染的身体。从这个时候产妇为了提高哺乳能力根据条件吃各种食物。从这一天开始每个七天会有咒术性禁忌和仪式。 首先,初七时给孩子穿上新的上衣,并让一只手自由动弹。有时会换一个新的襁褓。清晨时会在三神桌上摆放米饭和海带汤、水,以祈求孩子健康长寿、产妇早日恢复健康和顺利哺乳。为三神献上的米饭和海带汤由产妇吃。 第二次初七时给孩子换上新衣服,让两只手自由动弹。和第一个初七一样清晨摆上海带汤和米饭、水,向三神祈求后产妇吃桌上的食物。 第三个初七(三七日)也是以同样的方式供奉三神,产妇吃桌上的食物。并且,分娩后收起挂着的禁绳,招待亲朋好友和村里人。 三七日的习俗根据不同地区和家庭也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家里的经济条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在三七日期间每天会摆放汤和饭招待三神。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只会在第一个初七日摆桌,有的甚至还会省略该程序。 三七日是由于妊娠和分娩脱离日常生活的产妇和家人回归日常生活当中,并将新生婴儿带到家人、亲属、共同体成员面前的过程。而且,孩子在母亲腹中时是胎儿,出生时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 -
三年丧
삼년상 ( 三年喪 )
父母死后,子女作为哀悼之意,穿着丧服表示处于三年丧中,实际服丧期间约两年。 三年丧起源于人出生后满三年方可离开父母怀里的观念。三年丧包含着父母死后至少三年内如同赡养在世父母一样尽孝的孝思想。韩国从高丽初期开始就有三年丧,后来认为太长便缩短了。但是其基本习俗仍未消失,高丽末期因郑梦周 给父母守丧三年而更加流行,朝鲜时代在一般士大夫阶层中得以普及。 三年丧记载于《仪礼》、《家礼》中,成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礼制。甚至在朝鲜时期的国家法典《经国大典》上明文立法规定。三年丧期间,子女为了去世的父母需谨慎行动,穿着丧服度日。为父母服丧期间会辞去官职,葬礼结束后在墓地附近搭建临时小屋生活,直至脱丧。这期间不沾酒肉,甚至不与妻子同房。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 -
三日葬
삼일장 ( 三日葬 )
人死后第三天举行的葬礼。 服丧期或葬礼期与故人生前所享受的社会名望息息相关。越有名葬礼期越长,否则会更短。葬礼期长不仅意味着吊丧者的人数多、范围广,还意味着死者生前承担社会责任的继承期间。社会地位越高,因其去世而造成的打击和混乱就越大,所以需要更长的稳定期。 过去高丽时代有三日葬但比较罕见。而儒教式葬礼成为一种文化传统风俗的朝鲜时代没有三日葬。但是,从日帝强占时期开始以礼仪简化政策和近代化为借口强迫人们葬礼时不得超过5 天。光复以后从1973 年开始被限为三日葬,由此可看出现代意义上的三日葬是从这个时候由于国家政策的强制性要求出现的。吉礼不包含当天,而凶礼是包含当天计日的。所以,三日葬期间非常短,准备葬礼等也比较困难。虽然在《家庭仪礼准则》中有规定,但实际生活中很难遵守规范。 现代社会中实际上三日葬也并非一般现象。尤其是基督教葬礼中星期天由于礼拜或弥撒而无法出殡,所以一般会延长一天举行四日葬。而且,如果在夜间或清晨去世,为准备葬礼举行四日葬或五日葬的事例也不在少数。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 -
三神
삼신 ( 三神 , Samsin )
管受胎并养育母亲胎中的孩子,保佑孩子顺利出生和茁壮成长的神。 “三神”是韩国固有名词“山姆(谐音“三”)”与汉字“神”字结合的合成词。“山姆”字是表示生命或生命诞生的韩国土话。从表示“生成”的古话“山姆即达”和表示“胎”的另一种词“山姆”,就能做出这样的推测。所以三神被认为是生命神或创造生命的神。因此,在祈子、产前、产后、三七日、百日、周岁等一切出生礼仪过程中,三神始终成为祭拜的对象。 三神虽是重要的家神( 守护家庭、主宰家运的神),但在养孩子的家庭或家里有等待受胎的新媳妇或年轻妇女的家庭更加受捧。是怀孕、分娩、育儿的现实更加强化了“三神”信仰。 三神的神体( 象征神灵的物体) 一般用葫芦、坛子、袋子的形态来体现。在这些容器里装上大米,外面挂上一团线。封存的大米被视为神体本身,而不是祭品。即,三神的本质就是谷灵 。 家里若有产妇,取些干净的稻草整理好做成“三神稻草”,绑在房间内的架子上或门上。三神桌上摆放米饭、海带汤、清水,还有酱油或线团来供奉三神。 酒不上桌。海带汤必须要上,因为是与分娩、产妇有关的重要食物。海带要当月购买,因为如果买得太早过了月份,分娩也会拖延。海带即使再长也不叠不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 -
上食
상식 ( 上食 )
和死者生前一样摆放食物。 在民俗信仰里人们认为死者的灵魂在丧事结束后会走向彼生。走向彼生的漫漫长路上死者也要吃饭、所以家人会准备食物。如上所述,给死者献上食物称为“上食”。上食蕴含着用今生今世准备的食物可以使灵魂饱满的咒术性意义。 据《差使本注解》 记载,死者的灵魂进入黄泉才能真正结束此生。所以人死后在黄泉路时会服三年丧,该期间死者会被视为生者。所以会围上死者生前用的屏风、挂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摆祭祀桌,桌上放汤饭并简单准备小餐,每天上食三次。饭碗里插上勺子、筷子搭在菜碟上。然后等待吃饭的时间放下勺子和筷子,献上锅巴汤。最后放几个水果。 上食的时候门外放死者的鞋,早晨朝外,晚上朝内。象征性地表现了死者也像生者一样进出自如。直到三年丧结束为止每天行上食。到19 世纪70 年代以废除陈旧习俗为目的的新村运动开展以后丧礼程序大大简化,现在没有上食仪式。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 -
不迁位祭祀
불천위제사 ( 不遷位祭祀 )
国家认可对德高望重并对国家有功的人物永久性供奉到祠堂的祭祀。 若祭主的五代祖先生前有大功勋或德才卓越,即使亲尽( 表示供奉于祠堂的祖先代数已尽,供至父母、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依旧置于祠堂永久性供奉祭祀,此为“不迁位祭祀”。这时,每年祭日受祭拜的神主称为“不迁位”。 不迁位祖先在供奉空间也受到格外的优待,先是与四代祖先不同,安置于单独的别庙( 为了供奉不能安置在家庙里的神主而特设的祠堂)。没有条件设立别庙时,也有置于家庙( 一个家族的祠堂) 一并供奉的情况,这时还是优待“不迁位”祖先。不迁位祭祀严格来讲是忌日祭(每年于死者忌日举行的祭祀) 的一种。但是因为是受人瞩目的祭祀,场面比一般忌日祭更加庄严、盛大。不迁位祭祀最大的特点在于祭物雄壮。和一般祭祀相比陈设的祭物种类更多,祭品堆积也更高。其中更独特的是汤与生肉。 汤在一般忌日祭当中的是三汤或一汤,而不迁位祭祀中通常用五汤。如此,在不迁位祭祀中供奉五汤,表示正式认可不迁位祖先的伟大性。 不迁位祭祀通过纪念卓越祖先的功德,分享血族之情,起到加强家族成员身份认同感的作用。另外,也有通过不迁位祭祀,当地儒林( 信奉儒学的群体) 彼此沟通,借此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 -
世宗实录 五礼
세종실록 오례 ( 世宗實錄 五禮 )
有关朝鲜初期国家礼仪-五礼的最早集大成之作。 《世宗实录》从卷1 到卷127 以编年体撰写,并被指定为国宝。由五礼、乐谱、地理志、七政算构成。其中五礼是国家之五种礼仪,指的是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源自中国古代礼书-《周礼》。吉礼是关于国家祭祀的礼,凶礼是关于国家丧事的礼,宾礼是关于外交的礼,军礼是关于军事仪式的礼,嘉礼是关于婚礼等王室活动的礼。朝鲜时代更加积极地采纳并实施五礼。 太宗时设立礼仪详定所开始正式研究礼制,世宗时设立集贤殿对旧礼制的研究更加活跃,从此五礼制度得到体系化的发展并作为《世宗实录》 得以整理。《世宗实录》 的成立意味着朝鲜的国家典礼初次完成,还表示中央权力的确立和通过礼制国家统治体系的确立。该书不仅收录了国家王室的礼仪,还涉及到乡村礼仪和士大夫的礼仪,但是其所占比重极少。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 -
丧主
상주 ( 喪主 )
掌管丧礼的人。一般是死者的长子,如果没有长子由长孙继承祖先祭祀,服丧期间早晚供奉祭品,像对待活人一样表示恭敬。 丧主在举行葬礼期间不洗脸、头戴方笠或圆笠,以表示向天谢罪。并且,为父母服丧时到成服( 发生丧事后第一次穿丧服) 之前一支手臂露在外面。父亲去世时左臂露在外面,母亲去世时右臂露在外面。这么穿表示自己是罪人,还意味着父母突然去世对丧主打击非常大,连衣服都顾不上穿好。在这种迫切的情况下丧主除了准备冠、寿衣、丧服等之外,还要选好墓地、准备山葬。最近《家庭仪礼准则》第18条中用“主丧”表示“长子”,而用“丧制”表示其他服丧人。“丧制”一词在任何礼书中也找不到其依据,据相关资料,该词是表示除主丧主外其他丧主的畿湖地区的方言。
韩国人生礼仪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