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 30
-
七夕告祀
칠석고사 ( 七夕告祀 , Chilseok Gosa )
阴历七月七日“七夕日”家庭举行的祭仪。 “七夕告祀”亦称“七夕祭”,“七星祭”,是家庭岁时风俗之一,大多定期举行,旨在祈祷子孙健康长寿。一般于七夕日清晨,晚上或前日夜间,在酱缸台旁向七星神,北斗七星,玉皇大帝等摩祷。因为人们相信家里酱缸台是最干净的地方,适合七星坐定。另外,人们也将放在家中供奉的七星石作为祭坛,或用黄土搭七星坛。祭仪中与七夕,七星中的数字七相关的现象很常见:祭饭上插七把勺子,行七次礼,敬七杯酒,烧七张纸,用七孔甑子做甑糕等。 七夕告祀的祭品一般有米饭和海带汤,这和孩子的长命百岁有关。尤其是在忠清南道地区,有人用供奉在三神坛中的米做七夕日的米饭。可见米饭在祭品中的地位之高。因此秋收时人们提前把七夕日用的米单独备置好。此外祭品还有用清水和升 3 合米粉做的甑糕及素菜等。也有的地区用面粉做煎饼来举行告祀。有时候给七星准备的供品忌荤腥。祭品讲究干净,一定要放在祭坛上铺的稻草上。与其他家庭祭仪相比,七夕告祀忌讳的更多,如不在村里有丧事或不净的事发生时举行。在巫师家中挂“命桥”(祈祷长寿的布)的家庭七夕日到巫师家中祈祷子孙长命百岁,在寺刹的七星堂供佛,祈盼子孙长寿好运。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上梁告祀
상량제 ( 上樑祭 )
建房过程中祝贺安装“中梁”的祭仪。 “上梁祭仪”是在安装中梁的过程中祝贺房屋结构完工并为之祈福的仪式。自古以来,房屋被神化成居住者的小宇宙;建筑房屋被看成是神格化载体诞生的过程。在传统的木结构房屋里,中梁位于结构最顶端。上梁即把中梁放上去。因此上梁就意味着建筑结构的完工,也象征着“城主神”的诞生。 上梁祭仪在事先选好的吉日里举行。举行祭仪前,先写上梁文。上梁文的正反面常常写上“龟”和“龙”或者“青龙”和“白虎”。龟和龙是水神,有避免火灾之意。有时也会写上“姜太公造作处”(意思是此房为姜太公所建)。姜太公是传说中的人物,他穷了七百年,又富了七百年,人们写上那样的语句以表对长寿的期盼。有时还会写上祝词:“应天上之三光,备人间之五福”(意思是请太阳,月亮,星星在天有灵让五福降世),祈求神佑护房屋建成。 上梁祭仪大致分三步进行。先陈设祭品,行叩拜礼;之后为了增加乐趣收取上梁债(礼金,主人或者客人给的钱);最后安装中梁,祈福或占卜。 礼毕后,将上梁礼金和用过的祭品分给工匠。因而上梁祭仪也含有慰劳工匠的意义。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井祭
우물제 ( 井祭 , Umulje )
人们把特殊的自然泉,村庄的井或各家的井看做神圣的空间,奉祀里面神的祭仪。“井祭”又称“泉祭”或“龙祭”,是为井中龙神举办的祭祀。一般情况下井祭以家庭为单位举行,人们在井前摆上供品,祈祷水源充足。不过也有些情况下,该祭祀以村庄为单位举行。 在农耕社会,龙神的执掌范围扩大,成为了掌管农业丰收的神。不仅如此,龙神还被赋予了其他诸多功能:掌管家庭福禄,无病长寿,大吉大利,香火旺盛,平安无事,万事亨通等。 以家庭为单位的井祭一般在正月十四举行。当天,人们将家里的井水都舀上来;晚上,妇女洗浴后,将供品摆上祭案,行叩拜礼并祈祷家中好运。祭品包括饭,海带汤,一碗井华水。人们在井前铺上秸秆,上面摆祭案,用烛光照亮祭案后陈设祭品。如果家中没有井,则把村庄的井水打回家举行祭仪,或者在村里的井旁或溪边举行。 以村庄为单位的井祭有时与“农乐巫祭”一起举行,或者由农乐巫祭来代替。如男女老少一起参加堂山巫祭,举行井祭的时候,农乐队“祭泉”。祭泉结束后,还到各家各户去踏地神。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供三神
삼신모시기 ( 供三神 , Samsinmosigi )
为掌管送子,产子,育儿的育子神“三神”举行的祭仪。 没有子嗣的家庭为求子举行供三神祭仪。尤以只有闺女的人家为求生男孩而供三神的情形甚多。另外一些人家遭遇不顺,心生不安,听取巫师或算命先生的算卦后也供三神。 供三神由主妇,产妇,孩子奶奶等家中女人主持。根据情况,有时也会请附近擅长祈祷的老婆婆,算命先生或巫师等主持。 由于三神是掌管子女的出生,养育,成长的神,所以为求子而进行的供三神与“三神信仰”本质最接近。过去人们基本无法享受医保,三神作为保佑产妇和孩子健康的神,可谓是生命之神,作用重大。在请新的三神时,主家会亲自请其“入座”,或在巫师的帮助下请其“入座”。三神若生气,会离开主家。这叫做“三神不显灵”,在没有供奉好三神或随意处理神体时会发生。三神生气的话,会降灾给孩子。所以家庭妇女在三神的神体所在地或者衣柜前摆放三神的神案,在案前摩祷。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入宅告祀
입택고사 ( 入宅告祀 , Iptaekgosa )
人们在新屋落成入住或从旧宅迁至新居时,为祈祷家人平安和财运而举办的祭仪。 “入宅告祀”在韩国是全国性的信仰祭仪,亦称“家庭告祀”。仪式方式大概可分为祭拜和咒术两种。其中祭拜又分两种,一是巫师,万神或者诵经先生恭迎“城主神”,另一种是以户主为中心举办家庭信仰祭仪。 入宅告祀是一种打招呼式的祭仪,意在通过向城主为首的新居宅神告知迁居,祈祷幸福和神灵保佑。入宅告祀的顺序为先将甑糕和酒摆好,行祭拜礼;然后把甑糕切成多份放在家中各处;之后邀邻居来作客。 咒术入宅告祀属于咒术驱厄,家家户户有多种方式,旨在化解煞气,抵御陌生地方有可能发生的厄运或不测,亦称“乔迁除厄”。最近贴符箓变得很常见,人们从寺庙的僧侣或者丹骨巫(音)那里求得符箓,或者画符的人亲自到家里走一圈进行祈福,然后在大门及各房门上方贴上符箓。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农事告祀
농사고사 ( 农事告祀 , Nongsagosa )
农家祈求丰收的告祀形式的简单祭仪。 “农事告祀”又称作农神祭,水田告祀,泭祭,龙祭等。祈求一年农活丰收的农事告祀,根据供奉的神灵和祭祀场所的不同,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而且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节气,告祀具有多种名称和目的。农事告祀主要供奉与农活有关的神灵。大部分农事告祀都是准备祭品,直接到水田或旱田进行。 供奉的神灵有主管农活的神农氏,农神,龙神,帝释婆(农耕神),田祖,七星神等。特别地,承载着供奉好龙神祭,龙池,龙祭等龙王,阻止干旱,保护好田埂的愿望。农事告祀的形式有,播下稻种后,把米糕放到田头或与乡邻分享;插秧后摩祷;在供水泭头进行泭祭;招待雇工饮食的水田告祀等。 根据农事告祀进行的时期来看,首先是阴历四月里做苗床或插秧时节祈求丰收的祭祀。开始插秧前,为守郎(音)(村庄守护神—译注)或城主准备食物,到池堤进行祭祀,以祈求稻苗顺利成长。 还有很多村庄,在插秧结束后,为了祈求降雨并获丰收,到田埂或水田的水口进行祭祀。水稻的丰歉与水密切相关,因此要供奉掌管水的龙神,祭祀场所也多选在水田的水口。 阴历六月里有流头,初伏和中伏,此时是农作物成长时期,也是香瓜,黄瓜,西瓜等夏季水果以及旱田作物收获的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卖子礼
아이팔기 ( 卖子礼 , Aipalgi )
孩子的命簿或八字不好时,将神,自然物体或人指定为养父母,来祈祷孩子长命百岁的仪式。 人们认为给孩子找养父母就相当于把孩子卖给养父母,于是称其为“卖子礼”。对此,各地名称不同,诸如:卖子嗣,认养父母,认养母等。在过去,父母们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形下举行卖子礼:期盼已久的后代出生;孩子八字命短;孩子与父母八字不合;孩子出生后体弱多病;孩子命中有厄运。也有父母在孩子一出生便举行卖子礼,但更多的是在孩子3 ~ 7 岁的时候举行。 举行卖子礼时,孩子可卖给自然物体,神,寺院,巫师,多福之人等,多种多样。在自然物体中,最多的是山,树,石头,水等。在过去,人们请丹骨巫( 音)将孩子的“命桥”挂上,或者在寺院里记下孩子的名字。这时巫师或者僧人就成为了孩子的养父母。人们也把孩子卖给有福的邻居。人们还常把孩子卖给神,如:龙王,山神,佛,七星神等。尤其是七星神,据说其掌管寿命,所以在卖子礼信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卖子礼仪式大部分情况下由巫师或僧侣主持。孩子的养父母找好之后,举行卖子礼的家里简备祭品,和巫师或算命先生一起去养父母处。拉上禁绳,陈设祭品后,祈愿孩子长命百岁。一般准备的祭品有饭,年糕,三种颜色的水果,香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告祀
고사 ( 告祀 , Gosa )
向家里的城主,宅基神,祭释,三神,灶王等家神祈愿安宁的仪礼。 “告祀”主要在阴历十月进行,是以各种家神为对象所进行的综合性祭礼。《东国岁时记》中记载道,“十月又称上月,请巫师到家里来,迎接‘成造神’,摆好米糕和水果,祈求家里平安。”各地区称谓各有不同,分别称为“安宅”,“安宅告祀”,“祈祷”,“祷神祭”,“甑子告祀”等。 进行告祀时,一般选择吉日,在大门口拉禁绳,撒黄土,以防外部不净之物进入。拉上禁绳后,家里人禁止外出,并注意不做不净的事。主要祭品是米糕和酒。米糕选用垒成多层的甑糕和单层白米甑糕。白米甑糕是供奉屋里的产神——“三神”的。祭祀是由女主人摆好祭品后,向宅基神,城主,三神,灶王等叩拜并摩祷。此外,七星,厕神,院神,门神等前面,只摆放祭品。 告祀与家神密切相关,是以这些神为中心的仪礼,因此是家庭信仰的核心。告祀虽在正月进行,有时也在秋季秋收后进行,这时有很强秋收感恩祭的色彩。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城主告祀
성주고사 ( 城主告祀 , Seongjugosa )
坐于厅堂向宅神“城主神”祈祷佑护家人和房屋的祭仪。 “城主告祀”是家中妇女祈祷家人长寿无恙,平安无事,多子多孙,财运旺盛的祈福禳灾的仪式。 城主神祭仪大致有两种:初次恭迎城主神的祭仪和祈盼家庭平安和财运的祭仪。 前者在举办上梁仪式或者送走旧城主神恭迎新城主神时进行。后者则指在正月或者阴历十月举行的城主告祀或城主巫祭。 城主神的作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最初城主神是和建筑物相关的神。不过渐渐其职能扩至掌管家人的吉凶祸福。不仅如此,城主神还能让人生病,为人除病。人们认为若城主神遭殃,则家事不顺,家人生病。为了化解此劫,人们会举办再请城主神的祭仪。 城主告祀的祭程大体如下。先简备祭品放于小矮桌上,一般包括甑糕,酒,干明太鱼,水果,素菜等。若祭仪比较简单,则只要摆上甑糕和井华水,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在甑糕中间点上蜡烛。城主告祀没有规定的行礼形式,只要虔诚地叩拜三次祈祷即可。摩祷后烧纸。烧纸时先烧给城主神,然后按照年龄,先男后女的顺序上前烧纸。礼毕后,家人一起进行饮福,意在祈祷愿望实现,健康平安。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宅基神告祀
터주고사 ( 宅基神告祀 , Teojugosa )
为了家庭的平安,向守护家宅的宅基神进行的告祀。 亦称“宅基神祭”,“宅基告祀”。宅基神是守护家宅之神,还有宅基神大监,地神,土主,基主等多种称谓。其为守护家宅,同时收走家里厄运,带来财福的神。 宅基神位位于后院酱缸台旁。神体主要做成“宅基神垛”进行供奉。宅基神垛是在三四升的陶器或瓦器坛子中装入稻子,盖上盖子后,用稻草做成圆锥形模样盖在上面。放入宅基神坛内的稻子在每年出新稻时更换。此时更换出来的陈稻不分给外人,仅供自家人烧饭或蒸糕食用。由于这些谷物是沾染了福气的神圣之物,若分给外人将会使福气流失,因此严禁外送。更换新稻时人们会进行简单的告祀。在进行宅基神告祀时,人们会更换宅基神垛,并用反搓草绳缠绕在其腰部,之后在草绳之间插进韩纸,以示其为神圣的存在。 忠清南道地区也将宅基神称为地神。因人们将其视为主要家神,在阴历一月中选择吉日进行“地神祭”。不仅祭拜地神,对于其他家神也一一举行仪礼。每年在出新米的阴历十月举行一次,使用此时收获的新米制作甑糕进行告祀活动。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