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 78
-
七夕告祀
칠석고사 ( 七夕告祀 , Chilseok Gosa )
阴历七月七日“七夕日”家庭举行的祭仪。 “七夕告祀”亦称“七夕祭”,“七星祭”,是家庭岁时风俗之一,大多定期举行,旨在祈祷子孙健康长寿。一般于七夕日清晨,晚上或前日夜间,在酱缸台旁向七星神,北斗七星,玉皇大帝等摩祷。因为人们相信家里酱缸台是最干净的地方,适合七星坐定。另外,人们也将放在家中供奉的七星石作为祭坛,或用黄土搭七星坛。祭仪中与七夕,七星中的数字七相关的现象很常见:祭饭上插七把勺子,行七次礼,敬七杯酒,烧七张纸,用七孔甑子做甑糕等。 七夕告祀的祭品一般有米饭和海带汤,这和孩子的长命百岁有关。尤其是在忠清南道地区,有人用供奉在三神坛中的米做七夕日的米饭。可见米饭在祭品中的地位之高。因此秋收时人们提前把七夕日用的米单独备置好。此外祭品还有用清水和升 3 合米粉做的甑糕及素菜等。也有的地区用面粉做煎饼来举行告祀。有时候给七星准备的供品忌荤腥。祭品讲究干净,一定要放在祭坛上铺的稻草上。与其他家庭祭仪相比,七夕告祀忌讳的更多,如不在村里有丧事或不净的事发生时举行。在巫师家中挂“命桥”(祈祷长寿的布)的家庭七夕日到巫师家中祈祷子孙长命百岁,在寺刹的七星堂供佛,祈盼子孙长寿好运。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七星
칠성 ( 七星 , Chilseong )
北斗七星的神化,掌管延年益寿,心想事成,子女成长,安和太平以及孩子寿命的神。 在民间,主妇们倒上井华水,向七星神祈愿。巫师们则通过七星祭供奉七星神。由此可见,从很早以前,七星神就被当做了民间信仰的对象。 在道教中,七星神被视为掌管人类吉凶祸福,并被称为七星如来和七牙星君。佛教寺庙中供奉的七星神则为巫俗信仰中的七星神和佛教的药师信仰相结合后诞生的佛教神。七星神在佛教中是为了给予对于众生来世的信任,在道教中则为掌管人类吉凶祸福,因此在民俗信仰中被敬奉为重要的神。寺庙中之所以布置了供奉七星神的七星阁,是因为佛教传入当时最重要的信仰为山神信仰和七星信仰。 七星神是掌管人类寿命的神,因此为实现佛教的本土化,七星信仰被纳入佛教。七星神混合了巫俗信仰及佛教与道教信仰,在韩国得到广泛流传。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三灾
삼재 ( 三灾 , Samjae )
依据人的出生年份,周期性到来的坏运势。 “三灾”指水灾,火灾,风灾等三种灾难,或工具及凶器引发的刀兵灾,传染病引发的疾疫灾,饥饿导致的饥馑灾。三灾概念的形成时期无法准确考证,但高丽俗谣《处容歌》中出现“三灾”一词,且高丽时代龙珠寺的塔中发掘出三灾符箓,依此可推测“三灾”最早应出现在高丽之前时代。 三灾是所有人周期性遭遇的厄运,有着不幸持续三年的特点。迎来三灾的第一年叫“进三灾”,第二年叫“躺三灾”,第三年叫“退三灾”,又分别称“入三灾”,“中三灾”,“出三灾”。有些人认为,按照“进三灾”,“躺三灾”,“退三灾”的顺序,苦难逐年加重。每九年一轮的三灾并非都是厄运。根据个人的四柱和运势的走势,也可成为“福三灾”,即迎来福运。当三灾来临时,为了预防三灾,人们往往使用三灾符箓,或者到寺庙或巫祭祭堂“解三灾”或念《三灾经》,或将走入三灾的人的衣物焚烧埋于三岔路。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三神
삼신 ( 三神 , Samsin )
掌管孩子的出生和成长等的神,既是巫俗神,也是家神。 据传,人类是由三神的恩赐而出生的,寿命则由七星神掌管。“三神”又称三神婆婆,三神爷爷,Sejun婆婆,Jiang 婆婆等。此处,Jiang 和Sejun 分别指帝王和世尊。这意味着受到佛教影响的帝释神。与三神起源相关的巫俗神话通常被称为“棠锦千金(音)巫歌”,江陵地区和蔚珍地区等东海岸地区也将其叫做“世尊巫祭巫歌”。 作为家神,三神是保佑生命诞生,孩子寿命和家人健康的神,在家庭中具有多样的性质。三神主要为女神形象,根据不同家庭,也将家中已去世的女性祖先作为三神供奉。与三神相关的祭仪以定期,不定期举行,主要与孩子出生相关而举行。此外,还在春节,中秋,元宵节,冬至等节日举行祭仪,或在给神体更换新粮时进行简单的祈祷。若孩子生病或家中遭罹心里不安等情况出现需借助三神的力量时,则不受上述这些特定日子的影响,主祭者可随时向三神祈祷。 孩子出生的那天在三神供桌上敬献海带,海带汤,米饭,井华水。在百天或周岁等孩子的纪念日,则一同献上线团,辣椒等。随时向三神祈祷时主要摆放井华水。春节,元宵节和冬至时还摆放年糕汤,五谷饭和红豆粥。 三神的神体根据不同地区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上梁告祀
상량제 ( 上樑祭 )
建房过程中祝贺安装“中梁”的祭仪。 “上梁祭仪”是在安装中梁的过程中祝贺房屋结构完工并为之祈福的仪式。自古以来,房屋被神化成居住者的小宇宙;建筑房屋被看成是神格化载体诞生的过程。在传统的木结构房屋里,中梁位于结构最顶端。上梁即把中梁放上去。因此上梁就意味着建筑结构的完工,也象征着“城主神”的诞生。 上梁祭仪在事先选好的吉日里举行。举行祭仪前,先写上梁文。上梁文的正反面常常写上“龟”和“龙”或者“青龙”和“白虎”。龟和龙是水神,有避免火灾之意。有时也会写上“姜太公造作处”(意思是此房为姜太公所建)。姜太公是传说中的人物,他穷了七百年,又富了七百年,人们写上那样的语句以表对长寿的期盼。有时还会写上祝词:“应天上之三光,备人间之五福”(意思是请太阳,月亮,星星在天有灵让五福降世),祈求神佑护房屋建成。 上梁祭仪大致分三步进行。先陈设祭品,行叩拜礼;之后为了增加乐趣收取上梁债(礼金,主人或者客人给的钱);最后安装中梁,祈福或占卜。 礼毕后,将上梁礼金和用过的祭品分给工匠。因而上梁祭仪也含有慰劳工匠的意义。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世尊
세존 ( 世尊 , Sejon )
来源于佛教的神,家庭中被称为“Sijun”,“Siju”等受供奉的神。 佛教传入韩国以来,佛教和民俗信仰相互受到了不少的影响。“世尊”与帝释一样虽然是佛教的神,但随着民俗信仰与佛教的融合,成为家神的对象。世尊主要具备“祖神”的性质,与城主一同被认为是家庭神中最高的神。另一方面,世尊既是三神,即生产神,又具备祖神的性质,还具有佛教特性。佛教特性从敬献给世尊的祭品中也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世尊是佛教的神,因此需遵守不可敬献鱼类与肉类的禁忌。巫俗中也有“世尊巫祭”(或帝释祭程)。但与佛教的帝释神有所不同,民俗信仰中世尊呈现出“生产神”的性质。在家庭中供奉世尊的契机,通常是女性嫁人后接过婆婆曾经供奉的世尊,或通过占卜及巫祭而请来供奉。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业神
업 ( 业神 , Eop )
掌管家中财务的神格。 “业神”停留于仓房或库房等隐秘之处,是带来财福的家神。亦称“业”,“业王”,“业位神”,民间通常将业与“守护者”,“家庭守护者”等一同称呼。业神的神体通常为用稻草或松树做成的草苫子,蟒蛇,黄鼠狼,癞蛤蟆等动物为业神附着的主要对象,与其他家神有所不同。尤其以蟒蛇业最为普遍,此外还有亥业,鼠业,人业。集中供奉“龙坛”的庆尚北道安东地区,将龙坛的龙视为业神。特别是将龙与蟒蛇等同视之,称为龙王业神。人们相信业神作为家庭的财务之神,常住在家中。以蟒蛇为例,人们认为其爬上顶棚生活,若见到蟒蛇则被认为是家破人亡的征兆。此时,人们会祈祷蟒蛇重新隐藏起来,通过焚烧头发发出腥膻气味,或熬白粥喂食蟒蛇。但因业神以自身的意志行动,若家中发生不好的事情,即使作出上述行为,业神也会离开该家庭。“人业”是跟随人左右,带来福气的业神之一。人业的形状因与人业所跟随之人相同,即使人业与人业跟随之人是两个不同的存在,也有可能将人业跟随之人认为是人业本身。 人们认为,若业神的对象现身或离开该家庭,该家庭将家破人亡,流传下来的与此相关的实录或传说中,尤其以与蟒蛇业相关的故事居多。均为业神蟒蛇离开后,家破人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东国岁时记
동국세시기 ( 東國歲時記 , Dongguksesigi )
朝鲜正祖,纯祖年间的学者洪锡谟对正月到腊月的每月岁时风俗进行描述的岁时风俗杂志。 《东国岁时记》按照王室,两班,庶民的顺序记载了阴历一月至十二月间(包括闰月)每月的风俗活动,对于每月日子不定的风俗,另设“月内”项记述。 风俗活动共23 项,若包括月内项则共有34 项。其中正月共有7 项风俗活动,是涉及到最多岁时风俗的月份,其次是三月,共有4 项风俗活动。 每项岁时活动都引用了中国岁时风俗相关文献和诗词。当介绍韩国地区岁时风俗时,特别引用了《东国舆地胜览》。 岁时风俗的地域覆盖首尔等韩国全境,阶层涵盖王室,卿士大夫以及庶民(农村,山村,渔村)。按月份审视,可知岁时风俗较集中于一年之始的正月。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五色布
오색천 ( 五色布 , Osaekcheon )
献给神的供品或被视为神体的红,绿,蓝,黄,白等五种颜色的布。 在民间信仰里,“五色布”可以用作献给守郎(音)的祭品,在举行“[灵登告祀](/topic/灵登告祀)”(音)或祭拜“船守郎”时可以挂在竹子等用作旗子,在进行祛病巫祭等巫俗仪式的过程中还可用来擦拭患者身体。 五色布献守郎是在村里举办守郎祭或个人祭拜守郎等场合。人们用五色布裹住或将其挂在视为守郎的石堆或守郎树上,这被称作“给守郎穿衣”。 在江原道地区,举行“祭山仪式”时将五色布系在树上,这也被视为是给祖先穿衣服。祭拜船守郎时将五色布系在竹子并挂在船上,但举行告祀时将五色布同其他祭品一并供上。 另外,五色布还被制作成旗帜使用。举行灵登告祀时将五色布系在竹子并插在厨房一角。这叫做“灵登衣”,被视为是灵登婆婆的身体。 举行祛病巫祭时有驱逐杂神的环节,这时法师用神将刀裁剪五色布擦拭患者的身体。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井华水
정화수 ( 井華水 , Jeonghwasu )
凌晨从井里打上来的水。 如果没有水,人类将无法延续生命,因此,作为饮品的清水成为了信仰行为的对象和媒介。井华水还被称作“井安水”,一般是由主妇把井华水盛放在碗里,向神灵祈求家人健康安宁,家庭和睦。 “井华水”是主妇们为了在凌晨不定期向神灵祈求小小的愿望而精心盛放的清水。此时的清水可视为祭祀用水或贡品。在凌晨这一特定时间段精心打上的洁净的水,具有献给神灵或神的神圣祭水的象征性意义。主妇们盛放井华水祈愿的场所多为井边,酱缸台,厨房等女性空间,信仰对象为七星,灶王,宅基神等妇女供奉的家神或岩石等自然神。 此外,水被认为具有洗净脏污的净化能力,因此人们还用井华水消除不净。此时,用手指将井华水抛洒三次,期待出现咒术性效果。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