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 22
-
Golmaegi
골맥이 ( Golmaegi , Golmaegi )
最早开拓村庄的人死后,被其子孙后代或当地居民信奉为村庄入乡始祖,守护神的人神。 “Golmaegi” 通常被视为是“地方+ 守护”的复合名词。因此,Golmaegi 可谓是照应并保护村庄与村民的存在,免受欲进入村庄的各种灾祸和不净之物侵害。对于 Golmaegi 神的称谓有 Golmaegi 爷爷,Golmaegi 婆婆等表达方式,但女神多于男神。根据迄今为止的调查,主要出现于江原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釜山广域市,蔚山广域市等地。 Golmaegi 根据村庄的不同,所在位置不同。例如,位于村庄后山麓或村庄入口处直立的老巨树,石堆,石人像,村庄祭堂等。以Golmaegi 位于村庄祭堂的情况为例,其神体以牌位,巫神图,石头或以韩纸折成的币帛为象征。在供奉Golmaegi 的大部分村庄中,虽然只供奉爷爷或婆婆中的一位,但不同村庄也有供奉 Golmaegi 夫妇,或同时供奉姓氏不同的三位或四位的情况。正如村庄祭祀仪式多以儒教方式进行一样,“Golmaegi 祭”亦是如此。在进行祭祀仪式时,既有只进行 Golmaegi 祭祀的地方,也有先进行山神祭后再进行 Golmaegi 祭或先进行 Gol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万明
말명 ( 万明 , Malmyeong )
巫俗中广义上指代死者的概念,若该死者有血缘关系,万明从广义上意为祖神。 “万明”虽然是指“死去女子的灵魂”,但广义上是对“死者”的统称。此外,在祖神中,也指含恨未解,常出现于家人梦境中的魂。据传,这种情况下,只有制作祖神的衣服并放入柳条箱(用柳条做成的圆圆扁扁的小箱子),供奉于家中,巫师家或寺庙,其在世的家人才能安全。同时,在供奉万明箱子时,箱子中不仅要放祖神的衣服,还要放一些钱。若是年少夭折或未婚先死等遭遇非正常死亡的祖神,有可能会给活着的家人带来危险,因此必须将其供奉为万明。此外,供奉这种危险祖神的万明箱子,不可进入房间,通常应放置于大门入口或鞋柜上等地方。但是通常这种万明箱子大部分被供奉于巫祭祭堂或巫师的神堂中。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三神
삼신 ( 三神 , Samsin )
掌管孩子的出生和成长等的神,既是巫俗神,也是家神。 据传,人类是由三神的恩赐而出生的,寿命则由七星神掌管。“三神”又称三神婆婆,三神爷爷,Sejun婆婆,Jiang 婆婆等。此处,Jiang 和Sejun 分别指帝王和世尊。这意味着受到佛教影响的帝释神。与三神起源相关的巫俗神话通常被称为“棠锦千金(音)巫歌”,江陵地区和蔚珍地区等东海岸地区也将其叫做“世尊巫祭巫歌”。 作为家神,三神是保佑生命诞生,孩子寿命和家人健康的神,在家庭中具有多样的性质。三神主要为女神形象,根据不同家庭,也将家中已去世的女性祖先作为三神供奉。与三神相关的祭仪以定期,不定期举行,主要与孩子出生相关而举行。此外,还在春节,中秋,元宵节,冬至等节日举行祭仪,或在给神体更换新粮时进行简单的祈祷。若孩子生病或家中遭罹心里不安等情况出现需借助三神的力量时,则不受上述这些特定日子的影响,主祭者可随时向三神祈祷。 孩子出生的那天在三神供桌上敬献海带,海带汤,米饭,井华水。在百天或周岁等孩子的纪念日,则一同献上线团,辣椒等。随时向三神祈祷时主要摆放井华水。春节,元宵节和冬至时还摆放年糕汤,五谷饭和红豆粥。 三神的神体根据不同地区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乞粒神
걸립신 ( 乞粒神 , Geollipsin )
使神频繁往来于家中,并为此提供帮助的神。 为了以大同的方式进行原本目的明确的事情,从众人处获取钱粮或物品的行为就叫做“乞粒”。乞粒文化的本质在于公共性,公益性和大同性。 通过乞粒获得众多财源,以及愿意尽可能参与的心态,形成了神的观念。其神格正是作为神的“乞粒”。乞粒神以巫俗神存在,也称为乞粒大监,乞粒婆,乞粒星宿。乞粒神是掌管财福的大监,具有为乞粒神设位供奉的特性。 将乞粒神作为大监供奉在神位上进行的“乞粒大监游戏”,是祝愿多赚钱和将所有财物聚集于家中的巫祭。“乞粒大监”被视为是“将东西南北源源不断的财富全部赚回的存在”。由此,人们认为乞粒神具有赚钱和聚集财富的职能。此外,在农耕地区也为祈求丰收而供奉乞粒神。乞粒神并不是普遍供奉的家神,而是丹骨巫(音)来到家中进行告祀时,敬拜的对象。平时若家中有人生病或遭罹时,也会向乞粒神祈祷。 乞粒神没有神体,常以家门周边的柱子指代,若供奉神体,会在供奉城主厅堂对面的外侧供奉。其形体是用草绳穿过干明太鱼头挂在厅堂外侧的墙上,并将韩纸折叠后整个悬挂起来的形态。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佛师婆婆
불사할머니 ( 佛师婆婆 , Bulsahalmeoni )
首尔地区的降神巫所供奉的神灵之一。 具有“佛师”这一名称,多被视为与首尔巫祭的“佛师祭程”相关,但其并不出现在巫祭中,而主要供奉于巫师的神坛。巫神图中其多为身着白色衣裙,颈环念珠的样子,正前方桌上摆放着木鱼。类似的图画有帝释,但帝释头戴尖角巫帽,因此区别于佛师婆婆。人们相信,佛师婆婆是掌管巫业繁盛的神灵,在入巫过程中须有佛师婆婆作为身主而附体,才能善于占卜之事,并使巫业繁盛。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倡夫氏
창부씨 ( 昌夫氏 , Changbussi )
意指广大神(音),掌管艺能或风流的神。 又称“倡夫”或“倡夫大神”。通常生前名声较高的民间艺人死后被供奉为倡夫氏,亦有说法称名声较高的民间艺人死后其魂成为了倡夫氏。在首尔和京畿地区的“利市祭”中,存在被称为“倡夫祭程”的敬奉倡夫氏巫祭祭程。此处供奉的倡夫氏风流色彩很浓,非得尽情施展风采不可。同时,倡夫祭程中的倡夫氏扮演着阻挡一年十二个月横厄的角色。通常倡夫祭程在首尔和京畿地区的十二程巫祭中作为第十一个进行。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军雄
군웅 ( 軍雄 , Gunung )
巫俗中的将军神之一。 “军雄”常被刻画成率领众多士兵的武将形象,由此可以将其视为“将军神”。但其又与崔莹将军,林庆业将军等巫俗中代表性的将军神有一定差异。这些巫俗中的将军神,是在一个人物死后依然保持生前个体认同的状态下被神化的人神。与此相比,军雄并不是将某位现实中存在的将军这种具体的人物进行神化,而是以抽象的将帅形象出现。 军雄出现于首尔,京畿,黄海道,东海岸,济州岛等地的巫祭中,根据不同角色具有多种类型。军雄神是具有力量的将军神,这一点通过“东海岸祭”中巫师用嘴咬住沉重的黄铜盆这种行为亦可确认。同时,军雄神除了将军神以外,还被认为是与祖先相关的神。济州岛地区,若军雄在某户人家或氏族被长期供奉及流传,便被认为是守护该家庭乃至氏族的神。这种军雄神正如巫俗中的将军神一样,被视为是守护特定生活领域或集团的神。军雄拿着弓箭,起到击退对特定生活领域或集团产生危害的厄与煞的作用。在江原道地区,军雄是为了家中养的牛才侍奉的家神,大部分供奉于牛所在的牛棚前,在牛生病或即将生产时,人们会在军雄面前祈祷。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大监
대감 ( 大監 , Daegam )
巫俗中被视为主要负责财福的神。 “大监”在首尔,京畿道地区及汉江以北地区的巫俗中受供奉,在汉江以南地区的巫俗中则几乎没有出现过。在巫俗仪礼巫祭中通过为“大监神”进行的独立祭程而受供奉,也通过巫神图得以供奉。 大监神虽然被认为具有负责财福这一单一的功能,但其分类非常复杂。从大体上,以供奉给神的祭品为标准,可分为不食荤腥的“素大监”和接受肉类供奉的一般大监。这种分类出现在黄海道的巫俗中。更为复杂的类型分类出现在首尔的巫俗中。在首尔巫俗的巫祭中,通过供奉大监神的大监祭程,有成为万神( 巫女) 的身主神的大监;与崔莹将军相关的上山大监;与首尔地区周边的山相关的都堂大监(或府君大监) ;与首尔地区所重视的各堂相关的大监;与包括进行巫祭人家空间和祖先在内的家人,家庭生业,汽车等家中物品等相关的大监神等出现。总而言之,存在将家庭或村庄等一定空间作为整体,该空间及属于该空间的事物或人,在该空间实现的生业等与生活活动相关的各种大监神。 大监神在所有地区都被刻画成贪心且会给家庭带来财福的神。大监神是具有两面性的存在,既能给人类带来财运和福气,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问题。即期待着人对神诚心诚意并给予关注。若该期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守郎
서낭 ( 守郎 , Seonang )
掌管治病,除厄,守护村庄安宁与富饶的土地和村庄守护神。 “守郎”(音)也被看作是源于山神的另一个名字“山王”。守郎信仰是为了以神力守护人类在古代社会进行狩猎,畜牧,农耕等空间为目的而产生的。即守郎信仰的起源可追溯至在这种空间建造天神降临之处累石坛,作为天神的居所并供奉。一般而言,守郎居住的地方叫做“守郎堂”,守郎堂多位于村庄入口的路边,山麓,或没有山的中空之处,可知其具有守护村庄的功能。守郎堂通常由石堆,即累石坛或由累石坛和神树等构成,有在神树上悬挂五彩布的习俗。这种信仰现象与蒙古的“鄂博”具有非常相似的特点。这种蒙古的鄂博信仰给韩国带来影响的可能性很大。此外,中国的城隍信仰此后也进入韩国并与之合并,形成了今天韩国的守郎信仰。守郎信仰作为在韩国各地传承的民间信仰,分布于全国。为守郎进行的祭仪有个人进行的情况,也有村庄共同进行儒教式“守郎祭”或由巫师进行巫祭的“守郎巫祭”。 如上所述,由于“守郎”是村民们在依赖神力,力求保护村庄的目的中产生的信仰,因此具有增进村庄纽带和团结的功能。此外,守郎神的居所“守郎堂”具有守护,防御区境的功能,是古代部族社会想借神的力量保护自己居住地的空间。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 -
客鬼
객귀 ( 客鬼 , Gaekgwi )
人的阳寿未尽而客死他乡时,其灵魂无法去往阴间,变成“冤魂”折磨家人或亲戚等的鬼。 巫俗中相信溺死者或因交通事故,自杀,他杀等在家外死于非命的人会成为客鬼。尤其强调死于他乡异地,也称“客死鬼”。据传,此类死者的魂魄若无法去往阴间而变成冤魂漂泊游荡,会附身于任何人,并带来各种灾祸,为人所忌讳和恐惧。因此,有些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命数将尽时,会被带回家中待其咽气。 民间为使亡灵放下仇怨毫无留恋地去往阴间,会请巫师为其进行“解冤巫祭”(化解心中冤屈的巫祭),或在寺庙为其进行“回魂祭”(使亡灵能够放下仇怨升天而进行的祭祀)。过去若有人得了疑难杂症,便被认为是客鬼上身,会请巫师进行“逐客鬼”或“除祟”。 此外,家中为了避免客鬼的接近,进行“逐客鬼”活动。将小米饭和素菜装在瓢中放在外面,一边高喊“吃完这顿饭快到远处去”,一边用刀进行威胁,将刀掷出后若刀刃朝向外面,则认为客鬼已经离开。在巫师家的祭堂中偶尔也会挂上鞋子,为的是安抚客鬼的冤魂。
韩国民俗信仰词典